“厄尔尼诺”在气象学中的使用起源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3月份以后,暖流消失,水温逐渐变冷。当地称这种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从19世纪初才开始有记载。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厄尔尼诺又是什么意思呢?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数年发生一次的海水增温现象向西扩展,整个赤道在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增高的现象。
在20世纪60年代,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区域性问题,它主要影响太平洋东部的南美沿海地区和太平洋中部的澳大利亚沿海地区。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气象卫星的观测发现,“厄尔尼诺”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由于海水表面温度平均每升高1度,就会使海水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6度,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严重地影响世界各地的气候。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的表面温度持续高于正常温度,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全球一部分地区会发生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而另一部分地区却会遭受多年未遇的暴雨和洪水。台风、冰雹、雪灾、冻害、龙卷风等灾害也会在全球各地频频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一般每隔2~7年出现一次。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现象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不仅如此,随周期缩短而来的是“厄尔尼诺现象”滞留时间的延长。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虽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探索还在进行中,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频频发生与地球温室效应有关,其变化的迹象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并不仅仅是天灾,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另外,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面水温低于往年的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由于“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所以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一般紧随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一般认为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的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是大自然修正“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气候失衡的一种方式。“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一个强信号。这种海洋热状况的异常会对热带大气环流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全球气候的失常。2008年我国南方曾经发生的冰冻灾害就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