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宣传>资源风光
安宁:与“非遗”文化擦出“火花”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在中华民族的滚滚历史红尘中,有很多美好的特别的艺术文化或者技能被传承至今。在时代的不断发展推进中,这些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也使得我们具有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感。

  安宁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安宁市“非遗”保护名录共有11类共22项,其中省级保护名录1项,市级保护名录7类14项;文化传承人7人。

艺术节民族舞蹈表演。 图片来源:魅力安宁

编钟演奏。 图片来源:魅力安宁

  六举措全方面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为加强安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施有效管理,安宁六举措全方面加大对“非遗”文虎的保护力度。一是成立了安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配有专人履行相应职能。二是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厅,展示安宁市11类22项名录的图片资料和传承人作品。三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安宁市保护名录。四是加强安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业务人员参加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五是与安宁市传承人签订了文化传承协议,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传承保护。六是利用“文化遗产日”为工作平台,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非遗”文化与学生之间的美好“火花”

安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授牌仪式。 图片来源:人民网

  2018年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安宁市文化馆与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合作开展了“非遗进校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天在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举行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展示了同学们与非遗文化之间的火花。

  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济南俗称“老牛”。 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滇剧是云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丝弦(源于较早的秦腔)、襄阳(源于汉调襄河派)、胡琴(源于徽调)等声腔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的,流行于云南九十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和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在安宁校区第一教学楼隆重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启动仪式暨“安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授牌仪式。按照学校少数民族文化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财经商贸学院与安宁市文化馆多方联系并达成合作意向,成功引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跳鼓—源自晋宁本土彝族舞蹈秧佬鼓,邀请了民间文化传承人为师生们进行展示、展演和交流,通过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学院师生互动交流,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为“安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落户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奠定了基础。

学习剪纸的孩子们。 图片来源:魅力安宁

  安宁市文化馆暑期非遗项目技艺活动体验活动在2017年暑假正式启动,参加课程的16位小朋友都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了扎染和剪纸的体验课程。剪纸课程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耿明府授课,扎染课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成授课。刻纸是剪纸的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特色艺术表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滇剧表演走进街道。 图片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花灯是滇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最具特色的地域戏曲艺术形式。为了传承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近年来,云南省安宁市青龙街道积极为社会团体和群众搭台,鼓励各类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活动,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青龙花灯队成立于1981年,是青龙街道余业艺术表演社会团体,现有24名花灯队员。建队以来,青龙花灯队在调查研究、深入生活及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创作、展演出了一批优秀剧(节)目。

  文明网说: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中国在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所以应当视其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承并光大下去。(安宁文明网综合)

主办:365bet备用          技术支持:云南省环境信息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05
ICP备案号:滇ICP备07500214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240号
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1002号  邮编:650032  电话  0871-64145235  网站地图

微信

微博